
作為營養師,我們經常被問到:「神經醯胺與玻尿酸哪一種比較好?」其實,它們在皮膚保養中的作用各有側重,關鍵在於選擇適合自己肌膚需求的成分。不論是透過外敷保養品,還是透過飲食與保健食品補充,了解它們的差異,才能真正養出健康透亮的肌膚。
1. 神經醯胺(Ceramide)
作用機制: 神經醯胺是皮膚角質層中的主要脂質,類似於磚牆之間的水泥,能填補細胞間隙,強化皮膚屏障,避免水分流失,並抵禦外在環境刺激。
主要功能:
維持皮膚屏障功能,防止水分蒸散。
減少乾燥、敏感與泛紅現象。
增強肌膚對環境壓力的抵禦力。
改善粗糙與乾燥肌膚問題。
適合膚質:
乾性肌膚
敏感肌膚
皮膚屏障受損者(如異位性皮膚炎、敏弱肌)
可補充的食物:
大豆類(如黃豆、黑豆):富含磷脂質,能幫助皮膚修復。
糙米、燕麥:含有神經醯胺前驅物,有助於皮膚屏障健康。
小麥胚芽:提供天然神經醯胺,幫助肌膚鎖水。
牛奶、雞蛋:含有天然脂質,支撐皮膚屏障功能。
2. 玻尿酸(Hyaluronic Acid)
作用機制: 玻尿酸是一種天然保濕因子(NMF),擁有極強的吸水能力,能夠吸收並鎖住水分,使肌膚保持水潤與彈性。人體本身就含有玻尿酸,但隨著年齡增長,玻尿酸的含量逐漸減少,導致肌膚乾燥、細紋增加。
主要功能:
提高肌膚含水量,保持水嫩透亮。
增強皮膚彈性與光澤。
減少乾燥紋與細紋,讓肌膚更平滑。
幫助傷口修復與抗發炎作用。
適合膚質:
所有膚質,特別是缺水肌膚
想提升肌膚水潤度與彈性者
受環境影響而容易乾燥的肌膚
可補充的食物:
動物性軟骨類(如雞爪、豬腳、牛筋):富含天然玻尿酸,促進肌膚保水。
魚類(如鮭魚、鯖魚):含有膠原蛋白與玻尿酸,有助於維持肌膚彈性。
柑橘類水果(如橙子、葡萄柚):富含維生素C,促進體內玻尿酸合成。
綠葉蔬菜(如菠菜、甘藍):提供抗氧化成分,維持皮膚水分平衡。

神經醯胺 vs. 玻尿酸:關鍵比較
成分 | 主要功能 | 作用機制 | 適合膚質 | 可補充的食物 |
神經醯胺 | 強化皮膚屏障、防止水分流失 | 填補皮膚細胞間隙,提升屏障功能 | 乾性肌、敏感肌、受損肌 | 大豆類、糙米、小麥胚芽、牛奶、雞蛋 |
玻尿酸 | 強效保濕、維持水潤與彈性 | 吸收大量水分,鎖住水分在肌膚內部 | 所有膚質,特別是缺水肌 | 動物性軟骨、魚類、柑橘類水果、綠葉蔬菜 |
營養師建議:如何選擇?
如果你的肌膚容易乾燥、敏感,或者皮膚屏障受損,那麼神經醯胺是你的首選,它能夠強化肌膚屏障,減少水分流失。建議從大豆、糙米、燕麥等食物補充。
如果你的肌膚主要是缺水、感覺乾燥緊繃,但皮膚屏障功能仍然健康,那麼玻尿酸會是更適合的選擇,能夠迅速補充水分,使肌膚更加飽滿透亮。可透過雞爪、魚類、柑橘類水果等食物補充。
其實,神經醯胺與玻尿酸並不是二選一的關係,而是可以互補使用! 例如:
先補充玻尿酸,增加肌膚水分,再透過神經醯胺鎖水,維持長效保濕。
搭配維生素C與膠原蛋白,提高玻尿酸與神經醯胺的合成與吸收。
透過聰明的保養方式與均衡飲食,讓肌膚由內而外水潤透亮,展現健康光采!